2017迷霧系列

迷霧

我們的是視覺隱蔽在一層薄霧之後,我的形象主要是模擬起霧的場景。一切都不是那麼的清楚,只有依稀的輪廓殘影。我過去曾經在起霧的山上看到山另一頭的燈光,由於燈是光的載體,因此我們在迷霧之中仍然可以辨識燈及其周圍的形象,但是燈本身卻因為成為發光體的過程被光線所包圍,其結構及細節都被光團所同化。

《迷霧》系列的場景擷取我和朋友出遊的影像,藉由歡樂的肢體動作反襯整個生活的無奈。出遊的歡樂亦是日常生活的部分,所佔比例不高,但出遊多是抒發大部分時間裡的緊繃。此系列抑是由當代人在生活之下的焦慮做為出發,因為這份焦慮,當代人會藉由娛樂逃避或麻痺所要面對的壓力。於一般日常的經驗,燈光象徵著指引方向及人類的活動,我讓場景中的人物形成發光體,但不是固定不動,是有移動的狀態和事實,變動的方向在此變成沒有方向;人物本身也成為文明身分的靈體,既融入又疏離。筆者以大量的油及顏料混和,再以海綿拍打,造成人物解離的顆粒感。此顆粒分布因油彩的量感造成其實體重量感,但再拍打三、四層之後,不同顏料顆粒彼此混色或單純的分佈在彼此周圍,或緊或疏,造成通透的空氣感,及可能即將消逝的不定感受。

在場景的一些部分我採用接近於相機的柔焦效果,色彩只是散布在霧的白之中的混沌團塊,在接近人物的部分,由於被人物所照亮,顯得相對清楚。但就算是相對清楚的部分我仍希望使畫面有時間流逝的移動感,因此仍處在一個晃動狀態。

顏色的使用上,為了更增添歡樂的氛圍,我使用粉紅、粉藍、粉黃等顏色混色,在純白的霧上重疊混合,造成夢幻甜美的虛幻,表達我認為的歡樂就是在日常緊張的情感基底上一縷稍縱即逝的煙嵐。人物以溫暖橘黃為主色,橘光緣自於夏日陽光的慵懶閒逸,輔以螢光海棠紅、鴨黃、綠沉及青碧營造光源的閃爍效果。 

2021 吳柏賢 |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